以往 Sony 在全幅这个领域中,在数码单眼这块市场还是与主流对手有着一段差距,但随着该公司推出 SLT 半透明式反光镜系列产品后,逐渐带出具备高速相位对焦录影规格的差异性,也培养了许多忠实的使用者,着迷于 Sony 透过各项影像科技所带来的便利拍摄功能。而就在系列产品渐趋成熟的现在,这次 Sony 总算在 Alpha SLT 系列中,推出了搭载 Full-frame 全片幅感光元件的 A99,使其正式代替四年前的 A900 成为 Sony 最新世代的全幅单眼旗舰机(A850 其实略微低阶一点点),而到底这次的 A99 与前代机种,乃至于现今市场上的对手机型在规格上到底有啥优势或劣势呢?就请点击继续阅读让我们直接透过超级比一比的整理表格看下去吧。
Sony A900 | Sony A99 | Nikon D800 | Canon 5D MK III | |
像素 | 24.6MP | 24.3MP | 36.3MP | 22.3MP |
感光元件 | CMOS | CMOS | CMOS | CMOS |
感光元件尺寸 | Full-Frame | Full-Frame | Full-Frame | Full-Frame |
影像引擎 | BIONZ | BIONZ | EXPEED 3 | Digic 5+ |
测光系统 | 40区蜂窝式 |
1200 区 |
3D Color Matrix Metering III
91,000-pixel
|
63 区双层测光感应器
(同 EOS 7D)
|
对焦区 | 9 点 | 19 点 + 102 点 Dual AF System |
51 点 | 61 点 |
十字对焦 | ? | 11 点 | 15 点 | 41 点 |
快门 | 1/8000-30秒、B 快门 | 1/8000-30秒、B 快门 | 1/8000-30秒、B 快门 | 1/8000-30 秒、B 快门 |
闪灯同步速度 | 1/250 | 1/250 | 1/250 | 1/200 |
连拍 | 5 fps |
6fps |
4fps / 6fps(手把) |
6 fps |
LCD | 3 吋、92.1 万点 |
3 吋、122 万点 |
3.2 吋、92.1 万点、
170 度角
|
3.2 吋、104 万点、
170 度角
|
视野率 / 倍率 | 100% / 0.74 倍 | 100% / 0.71x XGA OLED EVF |
100% / 0.7 倍 | 100% / 0.71 倍 |
ISO | 100-6,400(Hi2) | 50-102,400(Hi2) | 50-25,600(Hi2) | 50-102,400(H2) |
原生 ISO | 100-1600 | 100-25,600 录影 100-6,400 |
100-6400 | 100-25,600 |
录影 | 无 |
最大 1080/60p
AVCHD 2.0
|
最大 1080/30p
H.264 / MPEG-4 AVC
|
最大 1080/30p
H.264 / MPEG-4
|
录影长度 | N/A | 29 分 50 秒 | 29 分 59 秒 | 无限制 |
麦克风 | 无 | 双声道 | 单声道 | 单声道 |
麦克风孔 | 无 | 有 | 有 | 有 |
监听耳机孔 | 无 | 有 | 有 | 有 |
无线 | 无 | 无 | WT-4 | WFT-E7A |
外接裝置 | USB 2.0、mini HDMI | USB 2.0、mini HDMI | USB 3.0、HDMI(无压缩) | USB 2.0、HDMI mini、GPS |
快门寿命 | 10 万次 | 20 万次 | 20 万次 | 15 万次 |
耐候性 | 防尘防滴 | 防尘防滴 | 防尘防滴 | 防尘防滴 |
记忆卡支持 | CF、Memory Stick Duo / Pro Duo | 双记忆卡 SD/SDHC/SDXC、Memory Stick | 双记忆卡 SD/SDHC/SDXC、CF | 双记忆卡 CF Type I、 SD/SDHC/SDXC |
尺寸 | 156 x 117 x 82 mm | 147 x 111 x 78 mm | 146 x 123 x 82 mm | 152 x 116 x 76 mm |
重量 | 895g | 812g | 900g | 950g |
建议售价 | US$3,000 | US$2,800 | US$3,000 | US$3,499 |
备注 |
1.Sony 首部 FF DSLR
|
1.半透明式反光镜全幅机型 2.双相位對焦系統3.标准热靴(可外接 XLR 收音配备) |
1.十字对焦支持 F8
|
1.对焦系統承袭 1D X
2.SMPTE timecode
3.ALL-I 录影画质
|
以往 A900 以高像素+全片幅+当时相对较低价来吸引消费者选购的状况,这次 A99 则是集合了自家所有影像科技,在以往 Alpha DSLR... 不,应该说是 Konica Minolta 的基础上,配合所有新的技术打造了这部全新的 SLT 全幅单眼。带来了不论是全幅在画质上的保证,还加上了优异的电子性能,让 Sony 回归 FF 起跑线上的第一步就狠狠地在录影自动对焦上追过它厂 -- 虽说其他的性能方面如:连拍、静态影像的对焦反应等都可能并不是非常的强势。
A99 也因应高阶旗舰机在录影上规格的流行,带来了收音与监听孔的旗舰「简配」外,还在热靴上加入了智能接点,使其支持 XLR 收音装置带来更进阶的专业录音规格。我们可以看到单就规格上,显然普遍在各阶数码影像产品几乎都能扮演搅局者的 Sony,在高阶市场似乎就没有这么的强势 -- 毕竟这领域还是以往老相机厂的最强项部分,但坦白讲光是能够跟上大部份的规格就已经十分值得一提了,更别说建议定价还比以往要便宜了一些,应该算是当前全幅新机中,不论是价格或者是配备都算是非常具吸引力的产品 -- 虽说一些习惯 OVF 的朋友也许不见得能习惯 A77 / A99 上的 OLED 观景窗啦。
当然,应该也有很多人正迟疑于 Nikon 带来 D600 平价全片幅单眼的可能性,但坦白讲小编认为即使成真 D600 的价位应该不会与 A99 有太多差异才是。总之,再来也许就是看看这颗新一代的 24MP 感光元件表现如何了,也观察看看会有哪些消费者会直接被那杀手级的全幅随身机 RX1 给吸引走。总之,全幅普及时代感觉真的是由 Sony 揭开序幕了,真是期待评测到这些有趣的机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