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各大 Rumor 网站不断泄漏的规格下,大家依然不愿意相信这次 Nikon 在他们 1 系列低端机身上,所推出的最新产品的规格竟然可以这么的「相近」,或该说,不通过我们的动手玩好好近看一下才发现的质感差异,我们还真的以为是哪位使用者,将自己的相机硬是偷偷地把那个 J1 标志改为 J2 所开的玩笑。做为在宿命对手 Canon 出招后所推出的更新机型,其实某种程度也会被消费者看做是 Nikon 对于 EOS M 所做的回应。而到了今天,我们也看到新一代入门 EVIL 已经在 2012 年几乎正式登场完毕(出了 EM5 后的 Olympus 真的是沉寂了很久啊),就让我们通过跳转以后的表格,来看看这些新一代可换镜式无反相机在规格上的直接较量吧!
Nikon J2 |
Nikon J1 |
Canon EOS M |
Panasonic GF5 |
Sony NEX-F3 |
|
畫素 | 10.1MP | 10.1MP | 18MP | 12.1MP | 16.1MP |
感光元件 | Nikon 1 (1") | Nikon 1 (1") | APS-C | Micro 4/3 | APS-C |
影像引擎 | EXPEED 3 | EXPEED 3 | DIGIC V | Venus Engine FHD | Bionz |
對焦區 | 41 | 41 | N/A | 23 | 25 |
對焦模式 | 複合對比/相位 AF | 複合對比/相位 AF | 複合對比/相位 AF | 對比 AF | 對比 AF |
快門 | 1/16000 - 30 秒 | 1/16000 - 30 秒 | 1/4000 - 30 秒 | 1/4000 - 60 秒 | 1/4000 -30 秒 |
連拍 | 電子:10、30、60fps | 電子:10、30、60fps | 4.3fps | 2、3 或 4 fps | 2.5 或 5.5fps |
LCD | 3 吋、92 萬點 | 3 吋、46 萬點 | 3 吋、104 萬點、觸控 | 3 吋、92 萬點、觸控 | 3 吋、92 萬點、可翻轉 |
ISO | 100-3200 | 100-3200 | 100-12800 | 160-12800 | 200-16000 |
錄影 | 最大 1080/60i | 最大 1080/60i | 最大 1080/30p MPEG-4 / H.264 |
最大 1080/60i AVCHD | 最大 1080/60i MPEG-4、AVCHD |
麥克風 | 雙聲道 | 雙聲道 | 雙聲道 | 雙聲道 | 雙聲道 |
閃燈 | 內建 (GN:5) | 內建 (GN:5) | 標準外接 | 內建 (GN:6.3) | 內建 (GN:6) |
記憶卡支援 | SD、SDHC、SDXC | SD、SDHC、SDXC | SD、SDHC、SDXC | SD、SDHC、SDXC | SD、SDHC、SDXC、MS Pro Duo / Pro-HG Duo |
尺寸 | 106 x 61 x 29.8 mm | 112 x 61 x 30mm | 109 x 66 x 32mm | 108 x 67 x 37mm | 117 x 67 x 42mm |
重量(無電池、無鏡頭) | 237g | 234g | 298g(含電池) | 267g(含電池) | 225g |
这情况实在是有点奇妙,而且程度甚至更胜 EOS M 硬是在该公司产品线缝隙中找出产品定位。在这次 Nikon 推出新款入门 EVIL 后,售价便宜了一百美元应该就是许多人看了规格所下的结论了吧?坦白讲,感觉得出来该公司期望能通过更低廉的价位持续进攻低端入门市场的企图(或该说,他们在试探市场之后发现效果并不如预期的好?)。这部与 J1 规格相去不远的机型,其实在机身质感上还是有了若干的改进,将金属质感带进这个拥有丰富机身色彩的低端机身,某种程度感觉似乎想要摆脱以往的塑料质感印象,甚至也借此微幅改进了机身的尺寸与重量等。
规格上,J2 很显然地跟上表中其余三厂的机型相较起来都弱势不少 -- 主要在非战之罪的感光元件尺寸上与感光度范围这两点上;甚至在重量上看起来也不算占不到什么太多的优势,似乎会让对这类规格有需求的朋友会直接不屑一顾(转头看向 RX100...)。但其从前代机身所「继承」的各种便利拍摄性能等,则都还是令 Nikon 1 的死忠支持者无法割舍的部分,可惜的是,这样的人在小编的周围还真的是不算多呢。
这也只能说是 Nikon 对于这个刚发展培养的新系统依旧有着很大的保留 -- 光对前代使用者的吸引程度就已经感到有点薄弱了。虽说这次的发表中感觉 Nikon 还是有发展镜群的诚意,但相对于在 DSLR 系列产品中一直给予消费者超值功能印象的 Nikon,一到了 EVIL 系统上,便像是换了厂牌一样令人有点难以习惯:简单地说,有谁看过 Nikon 在低端 DSLR 的前后代机型上作过这样「换壳(材质)升级」的?好啦我知道有降价~ 但相信这样的情况就连在 Nikon DC 上也算是难得一见吧?只能说,要说 Nikon 1 有其独特魅力当然可以,但这样的难以区隔的产品改款升级,想必会让很多消费者感到十分困惑才是,实际上小编也是(努力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