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想在香港证交所 IPO 的消息一直时有耳闻,但现在小米总算是正式提出了申请文件。据彭博社的消息来源指出,小米预计最少集资 100 亿美元,如果实现的话,这会是继阿里巴巴 2014 年在纽约证交所 IPO 募得 250 亿美元以来最大的科技 IPO 案。彭博预计在上市后小米的市值有可能推高到 1,000 亿美元,大约是苹果的 1/9。
小米的文件让我们对其财务状况也有了一点认识。在 2017 年小米全年营收 1,146 亿人民币,较前一年增加了 67.5% 之多,但相对于前一年小赚了 4.92 亿人民币,2017 年反而是亏损了439 亿人民币(不过当中认列了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值亏损 540 亿,不然营业利润还是有 120 亿的)。不过即便如此,CEO 雷军在公开信中着重提到了该公司去年正在转型期,而且手机销量在 2017 年已触底反弹,由5,540 万台上升到了 9,140 万台,并且着重开发印度及印尼市场 -- 去年第四季 IDC 的估计小米是印度市占第一的品牌,并且在 2018 年第一季晋升到了全球第四。雷军并强调,小米保证硬件业务的净利将封顶在 5%,任何多出来的部份都将设法返还给使用者。
小米准备在香港证交所 IPO,预计集资至少 100 亿美元
有可能是继 2014 年阿里巴巴以来最大的科技 IPO 案。
当然,这意味着小米会更依靠服务来赚钱,主要是广告和软件加值服务。去年 12 月小米估计有 1.7 亿的用户使用 MIUI 平台,人均花费 57.9 人民币来使用小米提供的网络服务,光这一个月就为小米带来了差不多 100 亿人民币的进帐。小米的月活跃用户数在三月已经进一步提高到了 1.9 亿人,但三月没有对应的营收数据。
除了产品之外,小米也在努力扩大实体店面的数量,除了在中国就有 331 间直营的小米之家外,台湾也有两间(台北、台中各一)。就在明天香港的小米之家旗舰店也将开幕,可以说与 IPO 文件提出的时候配合的刚刚好。小米之家平均每平方公尺的店面可以为小米带来 24 万人民币的年收入,据 iResearch 的资料是「世界连锁店中第二高」的,但开设新实体店的成本并不低,或许是小米亏钱背后的其中一个因素吧。